讀書能增長見識、豐富思想;能啟智增慧,立德樹人。為大力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廣泛推動全民閱讀工作,南通市海門區余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共青團余東鎮委員會開展“歸巢·領讀家鄉”夜讀推廣活動,充分發揮返鄉學子自身優勢和榜樣作用,讓廣大青少年在領讀家鄉中感受古鎮余東的歷史底蘊、文化特色,助推全民閱讀蔚然成風。 閱覽經典,于中小學生而言,能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善莫大焉。來自江蘇大學的返鄉學子張涵作為此次領讀家鄉的歸巢引路人,向大家推薦了作家張品成的紅色主題兒童文學作品《寄往春天的家書》。 “鳳凰橋是我生命起源的地方,早年離家,故鄉的一些陳年舊事雖年隔久遠,卻依然記得,回憶起來,也常令人感慨不已,這大概就是鄉愁吧?!敝驹刚邚埡Y合鄉愁紀實散文《鳳凰橋》,向大家介紹這座擁有著1300多年歷史記載的千年古鎮:“余東至今還保存著郭利茂銀樓、震豐恒布莊、武進士故居等多座明清建筑,也融合薈萃著鹽商文化、民俗文化、戲曲文化、建筑文化?!睂W生們紛紛感嘆:“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是傳承文明的物質載體,縱覽全書,我漸漸意識到,此時此刻身處之地,它的一梁一柱,一磚一石都是我們能窺見千秋燦爛文明發展更迭的縮影與窗口?!?/div> 余東鎮隸屬江蘇省東南部城市南通市海門區,江蘇是藍印花布的發源地,南通是藍印花布的主產區,余東所產棉色織布亦是品質上乘。此次夜讀活動的舉辦地——震豐恒布莊,早年間也是余東傳統紡織業的重要發展窗口,現如今煥然一新,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以及文化交流之地。翻開叢書《南通藍印花布》,書中文字詳細記載了藍印花布的歷史淵源、技術工藝、民間傳說等傳承脈絡,為了更加深刻感受有著悠久傳承歷史的印染技藝,志愿者張涵帶領學生們現場手工操作,染布、刮漿、刮白、整理……大家的雙手浸染著靛藍的汁液,也從中慢慢體會到樸拙幽雅的家鄉文化韻味。 活動現場,幾位志愿者帶領學生們積極參與“我愛閱讀100天”讀書打卡活動,通過電子閱讀方便幫助大家隨時隨地想讀就讀,也在潛移默化中用指尖書香賦予新時代鄉村閱讀新模式。志愿者們還向大家發放“護苗綠書簽”,引導學生們綠色閱讀、文明上網、健康成長。 最是書香能致遠。此次閱讀推廣活動,將讀書、思考、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厚植傳統文化素養,也為建設處處書聲瑯瑯的書香鳳城注入源源活力。 |